“国保”单位档案解密:谁的“家底”最丰厚?(5)

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03:08: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例如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办馆模式、管理思想及相关理论传入中国,一批有远见的仁人志士倡立公共图书馆,

例如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办馆模式、管理思想及相关理论传入中国,一批有远见的仁人志士倡立公共图书馆,他们中既有提倡西学的士大夫林则徐、魏源等,也有维新派代表梁启超、郑观应等。19世纪末期,外国传教士在一些大城市的教堂及教会大学创建了新式图书馆,其新式的阅览规则和对藏书的利用程度与中国传统的私人藏书楼形成鲜明对比,开启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现代公共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进程。尽管部分近代图书馆或毁于战火、或已作他用,在城市化的发展中难寻旧址,但仍有多处保存下来,并有13处入选了国保单位,它们是:浙江杭州西湖区及上城区浙江图书馆旧址、湖州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北京市西城区北平图书馆旧址(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主楼),云南腾冲和顺图书馆旧址,黑龙江齐齐哈尔图书馆旧址、哈尔滨南岗区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东省特别区图书馆),河南新乡河朔图书馆旧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省立图书馆旧址,上海市长宁区及普陀区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含图书馆)、徐汇区交通大学早期建筑(含图书馆)、杨浦区沪江大学近代建筑(含图书馆),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安礼逊图书楼,重庆市渝中区罗斯福图书馆旧址。

1904年湖南和湖北正式将省级公共图书馆命名为“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图书馆,即如今的国保单位“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和顺图书馆旧址位于云南腾冲和顺镇十字路村,创建于1928年,是中国第一座乡村现代图书馆,建馆资金、馆藏图书由华侨捐赠,建筑中西合璧,结构新颖;重庆罗斯福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是我国保存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图书馆,以此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极大支持与帮助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其他国保单位数量统计特征分析

未归入上述类别的具有重大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如盐田、梯田、茶园等,有33 处为国保单位,典型的有海南儋州洋浦盐田、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澜沧县景迈古茶园等。

以茶园为例。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家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文物遗存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和茶叶的重要产地。与茶有关的国保单位有浙江金华玉山古茶场、湖州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临沧凤庆茶厂老厂区旧址,湖南益阳渠江茶园等。另外,连通川滇藏等地的茶马古道、横跨亚欧大陆“中俄茶叶之路”的万里茶道也串联了不少与茶叶生产、经营、流通有关的文化遗产。其中的景迈山古茶园迄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茶园总面积2.8万亩,为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栽培,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超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和古茶活化石,被列为第七批国保单位。?

辉煌的历史、广袤的疆域、多元一体的文化造就了中国文物资源的鲜明特征:一是在时代与构成上,时代久远、自成体系;二是在总量与分布上,量大面广、分布不均;三是在种类与形态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与此相适应,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价值突出、真实而完整的不可移动文物,是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从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报国务院核定公布,是文物的最高保护级别。分析国保单位的统计特征,研究文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利于把握文物保护利用规律,对推进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王霞根据原文精简,原文刊登于《东南文化》2021年第4期,点击链接阅读: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mgdazzs.cn/zonghexinwen/2021/1115/584.html



上一篇:这份档案,让南京大屠杀主犯俯首认罪
下一篇:文物|《新型低温无损“档案砖”揭粘研究及专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 | 低温物理学报编辑部|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 | 低温物理学报论文发表 | 低温物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低温物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