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单位档案解密:谁的“家底”最丰厚?(4)

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03:08: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中山东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等九处东汉石质建筑被列为第一批国保单位,它们是国内现存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物。 两宋以
其中山东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等九处东汉石质建筑被列为第一批国保单位,它们是国内现存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物。两宋以前的木构建筑物多已列入前三批国保单位。第六批国保单位遴选时秉持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应保尽保”的原则,因而有二十余处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得以列入。

山西省是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山西省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数量达1848处,单体古建筑可能达三十多万处,其中国保单位420处,约占全国古建筑国保单位的五分之一,占本省国保单位总数的五分之四。山西古建筑不仅数量丰富,其年代之久远更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均位于山西省,如五台县南禅寺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另有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平顺县天台庵、芮城县广仁王庙等三座唐代木构建筑。山西之所以能保存如此之多的古建筑,主要得益于山西是中华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佛教兴盛之地,受到大规模的战乱侵扰较少,晋商的巨额财富为大型建筑群落提供了资金保障,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古建筑留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等。

石窟寺及石刻数量统计特征分析

石窟寺及石刻包括石窟寺、摩崖石刻、碑刻、石雕、岩画和其他石刻。三普数据显示,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有24422处,308处为国保单位,占国保单位总数的6%。河南以35处成为此类国保单位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其后依次为四川(34处)、甘肃(24处)、浙江(21处)、河北(19处)、山东(18处)、山西(15处)、云南(15处)、陕西(14处)、江苏(14处)。北京和海南尚无此类国保单位。

岩画是在岩穴、石崖壁面或独立岩石上涂绘、磨刻、凿击图形的总称。岩画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形态、民俗信仰、宗教意识,可弥补少数民族地区文物、文献史料不足的缺憾,为研究早期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直观的材料,是历史学和考古学、美术学和艺术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

据三普统计,我国现存岩画1226处,分布在28个省份,已公布为国保单位的有17处,其地域分布和时代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岩画的主要特点:一是年代集中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代,此时人类已走出洞穴,建造房屋居住,岩画主刻绘在石崖壁面或独立岩石上;二是地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区,多属少数民族混合经济文化或游牧经济文化区域;三是文化面貌呈现交替性和间断性,每种内容和风格的岩画随着创作民族的兴衰和迁徙而存在或消失,不同于中原地区自彩陶文化开始后便呈现连续性发展的特点。

2016年7月15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土耳其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The World Heritage List),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项目的空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数量统计特征分析

近现代重要史迹是指1840年以后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是指1840年以后建造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主要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名人故居、传统民居、宗教建筑、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工业建筑及附属物、金融商贸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医疗卫生建筑、军事建筑及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等。?

三普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141449处,946处为国保单位,占国保单位总数的18.7%。湖南是该类国保单位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有67处,其后依次是江苏(61处)、广东(52处)、浙江(47处)、湖北(46处)、江西(45处)、北京(43处)、云南(40处)、山东(38处)、辽宁(38处)。?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mgdazzs.cn/zonghexinwen/2021/1115/584.html



上一篇:这份档案,让南京大屠杀主犯俯首认罪
下一篇:文物|《新型低温无损“档案砖”揭粘研究及专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 | 低温物理学报编辑部|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 | 低温物理学报论文发表 | 低温物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低温物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