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是多[01/26]
- ·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方[01/26]
“国保”单位档案解密:谁的“家底”最丰厚?(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时代分布之最 按照考古学和历史朝代分期法,国保单位共分为22个时代,分别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西周和春秋)、战国、秦、汉、三
时代分布之最
按照考古学和历史朝代分期法,国保单位共分为22个时代,分别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西周和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时代留存文物的多少与其距今年代远近、延续时间长短、人类活动频繁程度等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因历时长和距今较近,国保单位的数量较多,居于前两位;民国时期因为近几批公布了较多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而排名第三;夏、秦、三国、晋、十六国等朝代或因年代久远,或因历时较短,或因战乱频繁,留存国保单位均不超过30处。宋、辽、金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前后历时319年,期间封建经济有较大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留存的国保单位总数达658处。其中宋代有439处、辽代有91处、金代有128处,宋与辽、金是几乎并立的政权,宋、辽、金时期堪称国保单位数量最多的时代。唐代和汉代分别存有294处和248处国保单位。汉唐是大一统时期,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延续时间长,因而留下众多价值重大的文化遗产。
各批次、各类型国保单位之最
已公布的八批国保单位中,第二批数量最少,仅62处。第六批起列入国保单位的数量迅速增长,第六批公布了1081处,数量接近前五批次的总和(1271处);第七批1944处,数量最多,接近前六批之和(2352处)。
国保单位公布时也会根据需要,把相关文物与原有国保单位合并,此举增加了原国保单位的分布地点和范围,丰富了国保单位的价值和内涵。第六批公布时合并了106项,是合并项目最多的一次。第八、第七、第五、第四批分别合并了50项、47项、23项、12项,其他批次没有合并项目。
「国保单位类别分析」
我国现有国保单位以古建筑最多,总计2162处,占总数的42.7%,其后依次是古遗址(1189处,占比24.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46处,占比18.7%)、古墓葬(420处,占比8.3%),石窟寺及石刻(308处,6%)、其他(33处,占比0.6%)。
上述国保单位在省级行政区划中的分布情况是:古遗址最多的是河南(157处),古墓葬最多的是陕西(42处),古建筑最多的是山西(420处),石窟寺及石刻最多的是河南(3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最多的是湖南(67处),这些特征也反映了这些区域独特的文化面貌。?
古建筑国保超过100处的有六个省份,分别是山西、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和江苏。北京、海南是仅有的两个尚无“石窟寺及石刻”类国保单位的省级行政区。此外,有10个省级行政区没有“其他”类国保单位。?
古遗址数量统计特征分析
古遗址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既包括一般认知中的民居、宫殿、寺庙、村寨、城堡等各类建筑遗迹,也包括不太引起关注的“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如洞穴、采石场、窑址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留存的古遗址十分丰富,古遗址和其他文物一样,作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基础资源、战略支撑。
目前,共有1189处古遗址被公布为国保单位,可分为16个子类,即洞穴遗址、聚落遗址、城址、窑址、窖藏遗址、矿冶遗址、古战场遗址、驿站古道遗址、军事设施遗址、桥梁码头遗址、祭祀遗址、水下遗址、水利设施遗址、寺庙遗址、宫殿衙署遗址、其他古遗址。数量位居第一的子类是聚落遗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如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福建三明南山遗址;第二是军事设施遗址,如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和甘肃酒泉金塔境内的居延边塞遗址、内蒙古巴彦淖尔朔方郡故城遗址等;第三是寺庙遗址,如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陕西扶风法门寺遗址、江苏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等。?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mgdazzs.cn/zonghexinwen/2021/111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