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北京冰窖故事(4)

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07日 09:0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造冰渐渐取代窖藏冰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强对天然冰行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利用冰厂生产部分人造冰满足市场需求。1950年,北京制

人造冰渐渐取代窖藏冰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强对天然冰行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利用冰厂生产部分人造冰满足市场需求。1950年,北京制冰厂注册了北冰洋商标,1951年,北冰洋汽水饮料诞生,从此风靡京城,深受市民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制冰厂开始生产冰砖、双味冰淇淋、紫雪糕……

1951年12月10日,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天然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冰窖从业者须到工商局登记领取营业证,持上一年度采冰许可证在公共卫生局申请登记并向当地公安分局备案,对运冰车辆、售冰商贩也有须持卫生许可证的相关规定。同年12月底,市政府调整修正了《北京市天然冰营业管理暂行办法》,增加了冰窖周边环境不得有排污处、工厂,远离垃圾等相关规定。1953年2月,北京冰窖业有17户,其中有振兴、永聚等12户冰窖;有义和、永顺、义顺、宝顺、利兴等5户冰局。但是,1953年的冰产量由上年的702400块降至253000块,减少三分之二。北京市冰窖业同业公会的调查表明,义和冰窖减产原因是因造纸厂排污,振兴冰窖因滑冰场改建占地无法采冰,还有的冰窖改为建筑用地……多种原因导致减产。恰好1953年夏季防暑降温对冰块的需求量很大,需增加人造冰的供应。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制冰厂只有100马力冷冻机一台,三班倒也只能生产1.65万立方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尽管有人呼吁增加卫生洁净的人造冰产量,但由于人造冰产量低,全市大部分藏冰仍然来自于天然冰。据1956年全市天然冰采储计划报告,1956年全市有12万立方米的冰储量。其中天然冰占11.132万立方米,人造冰仅占1.65万立方米。

改革开放后,随着制冷技术的大规模引进,人造冰的产量不断提高,利用冰窖藏冰、使用天然冰的历史才结束。大部分冰窖也在城市建设中消失,北京现存的冰窖仅有故宫冰窖、雪池冰窖、恭俭冰窖三处,为研究古都用冰习俗留下直观印象。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沙敏

流程编辑 U003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mgdazzs.cn/zonghexinwen/2022/0407/640.html



上一篇:民国时期的专利证书肿么办?故纸来告诉你答案
下一篇:厦门收藏家捐赠民国及解放初期同安档案资料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 | 低温物理学报编辑部|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 | 低温物理学报论文发表 | 低温物理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低温物理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