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是多[01/26]
- ·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方[01/26]
“民国才女”与一个失落已久的故事(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故事里的三宝最后当然又跟爹爹和小驴团聚了。 而这些画与文字,实际记下的是玛丽安自己在北平时的见闻。 玛丽安笔下的北平和《骆驼祥子》中的北平
故事里的三宝最后当然又跟爹爹和小驴团聚了。
而这些画与文字,实际记下的是玛丽安自己在北平时的见闻。
玛丽安笔下的北平和《骆驼祥子》中的北平正是同一时期。“不过,相对于祥子的悲剧,三宝的奇遇,更似一曲浪漫的抒情牧歌。”赵武平老师这样说。
来北平时的玛丽安,只有二十二岁;1939年《三宝北平奇遇记》出版的时候,她还不足二十七岁。而如今,玛丽安已经一百〇四岁了。2016年春天,她自己为这本终于将要在中国出版的小书写了序言,序言中说: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我想,这本小书里的内容,差不多可以成为一份历史记录。我担心,老北平所有那些我熟悉的美妙氛围,胡同,土房,市声,还有日常生活,都久已消失了。
她记忆中的老北平当然都已经消失了。但是这本时隔七十多年又“回到”中国的小书,让我们又从另一个视角回望了那段岁月里的这座老城。
所以,玛丽安是谁?她为什么会在1934年来到北平?这又是另一个精彩的故事了,如果还有兴趣,就继续往下看吧。
玛丽安有一位姐姐,中文名叫费慰梅。而她的姐夫也同样有一个中文名,叫费正清。这两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熟悉。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中国研究巨擘,在中文世界,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也都是极具分量的著作。他的夫人费慰梅(Wilma Canon),即威尔玛· 坎农,是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学者,还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他们1932年来到中国研习中国文化,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是好友。
1946年,老舍和曹禺接受邀请,赴美访学。而费慰梅当时是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中国处的第一位雇员,正是协助老舍和曹禺出访的直接经办人。--这是赵武平在美国查看有关她的档案文件的缘起。正是费正清与费慰梅的女儿,告诉了赵武平,她母亲的妹妹玛丽安,曾在北平与费氏夫妇生活过五个月,还写了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三宝北平奇遇记》,并把这本书的英文版寄给了他。
《三宝北平奇遇记》
作者:[美]玛丽安·坎农·施莱辛格
译者:赵武平
版本:中华书局·活字文化
1934年,刚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玛丽安,去了遥远的中国看望姐姐。当时费慰梅与费正清结婚不久,费正清还在写他牛津大学的论文,钻研中国海关史。
到了北平,她看到“古城虽说破旧,却仍焕发着中世纪的辉煌;城里人的生活,几乎还和几百年前一个样。”
他们住在胡同中的院子里。“每天清晨,金发高个的约翰(即费正清),明智地穿上蓝色厚棉袍,冒着冬天的严寒,隐身到院子一侧他的书房里。他身边都是中国课本和识字卡片。在一个中国老师的陪伴下,他刻苦攻读着不好对付的中文。我的姐姐威尔玛,是一个艺术史研究者,她在另外一个小窄间里,专注于复原唐朝的摹拓。”而玛丽安则在朝向院子的厨房间,随着一位邓先生上中国国画课。
1934或1935年,费正清(右一)、费慰梅(右二)与林徽因(右四)、金岳霖(左一)在北京天坛,右三有可能就是玛丽安。
最后,一点额外的故事
为什么她们姐妹都会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家?书评君忍不住想再延展一下这个故事。
玛丽安本人回忆说:
我母亲很了不起,热爱冒险。她相信,去国外旅行,可以让人开阔思维,增强意志,所以趁着四个女儿青春年少,就把她们送往地球上不同的遥远之处--至少,在我们看来,是很遥远的地方。
实在想说一下--他们一家人确实都很了不起。
她们的父亲沃尔特·布拉德福·坎农,是著名的医学教授和生理学家,通行的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法,就是他学生时代的发明。一九三五年,他曾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短期讲学,抗战爆发后在美国积极参与募捐活动,组织赈济流亡中国难民。
而她们的母亲也很了不起,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写过八部长篇小说,也是一位积极的女权运动改革家。他们二人热爱运动和旅行,富有冒险精神。一九〇一年,蒙大拿州一座从未有人登过的冰川山峰,因为他们在蜜月期间的首次登顶,而被美国地质调查局更名为坎农峰。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mgdazzs.cn/zonghexinwen/2021/100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