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温物理学报版面费是多[01/26]
- · 《低温物理学报》投稿方[01/26]
岁时记︱晚清民国上海烟花爆竹燃放指南!(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虽然租界态度温和,但有几种烟花爆竹绝对是不可在租界出现。在一份1927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档案中,记录了有Kaushing(高升),Kio Long (九龙)和
虽然租界态度温和,但有几种烟花爆竹绝对是不可在租界出现。在一份1927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档案中,记录了有Kaushing(高升),Kio Long (九龙)和Liu Shing(流星)等种类的花炮,这几种可能噪音扰民的“重型火器”被列入租界黑名单。

“高升”,俗称“二踢脚”,在当代依旧颇受欢迎 图片来源:东方网
租界最不能容忍的一种爆竹是——掼炮。它在当代仍十分流行,是小学男生吓唬女生的一大利器,俗称“摔炮”;在民国时期,掼炮更是社会恐慌的来源。1932年1月9日的夜晚,有乘客夹带掼炮一袋,登上大达公司的“大和号”轮船。掼炮在一次不经意的触摸中忽然爆炸,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发出的声响已足以使全船秩序混乱,人们误以为是枪击案发生,争相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掼炮更大的恶劣影响产生于街头,三十年代的租界巡捕房有描写:“废历岁底,一般流氓顽童掼炮游戏,成为惯例,大街小巷顽童三五成群,将这炮暗藏袖内,遇闺阁女子则尾随其后,忽然甩出……”可见这类恶作剧由来已久。它在洋人看来显然是很不绅士、很不体面的,着实有伤风化,当处于严令禁止之列,然而事实上巡捕房总无法对孩童执法,街头掼炮屡禁不止。
租界虽有初一到十五可燃放爆竹的许诺,但在民国时期,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张废除阴历采用阳历,因此上海市在二三十年代有段时间是元旦起的十五天可以放炮,而春节却不行。八一三事变之后,租界施行夜间戒严,法租界晚五点、公共租界晚六点后,皆不可燃放鞭炮。日伪政府对爆竹尤其敏感,这一用于祛除邪秽的用品,让入侵者们倍感压力。1939年初夏夜,上海观测到难得一见的月蚀,公共租界的华人燃放爆竹驱赶吞月的天狗,这一举动令日本军方感到恐慌,怀疑这是由反日势力在背后指使的示威运动。日方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调查请求,妄图跨区执法。
抗战胜利后商业重建,爆竹同业公会恢复起来,有四十余家爆竹作坊加入公会并向政府注册备案,完整的行规制度第一次公之于众并具有法律效力。同业公会甚至还充分考虑政府的意见,同意不再生产最不受官方待见的掼炮。然而市场并未繁荣太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爆竹作坊的工人们首先反抗起来,他们成立“花爆竹业职业大会”,与爆竹业同业公会展开劳资谈判,要求提升待遇上涨工资。而在此之前,同业公会已决定支持蒋经国推行的“八一九”经济防线,表示虽然物价飞涨,但是爆竹价格不会上涨。由此,爆竹业的盈利已难以支撑雇佣劳动力的开支了。
解放之初,新政府接管上海旧有的工商业团体,爆竹业迎来新生,它不再被视为迷信产品而被课以重税。相反,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物品被新政府认可,作为地方土特产的代表,获得大力支持。1949和1950年,上海市频繁举办各类游行庆祝活动,在国庆节、建军节、城市解放纪念日,人们在清晨四点就在鞭炮声中醒来,走上街头。到夜晚八点,游行进入高潮,在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跑马厅公寓楼顶,会有持续一小时的烟花表演。
在这一时期,爆竹业发展迅速,城中的爆竹作坊已上升到五十余家,1953年,同业公会的爆竹商们响应政府号召,将大多数作坊迁到城外的浦东乡镇,仅在城内邑庙区和蓬莱区保留店铺,但这并不代表爆竹在上海市区已不再流行。1956年的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正值高潮,全城弥漫在欢乐与激情之中,仅当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全市每天都有数千人排队购买爆竹,本地爆竹供不应求,同业公会每日派人去江阴、绍兴、苏州等地采购进货,据统计,那段时日上海市民平均每天要放掉八百多万响的鞭炮。新时代的爆竹声里,狂欢的上海市民见证了这座城市在经历百年沧桑和战乱之后的重生。

五十年代的上海庆祝游行
文章来源:《低温物理学报》 网址: http://www.mgdazzs.cn/zonghexinwen/2021/0916/564.html